貨幣市場動態報導
::::: 明庭光 :::::
摘要
美國在11月6日降息兩碼,使得聯邦基金利率成為1.25%,創下自1961年以來新低點。降幅雖超乎外界預期,但市場反應卻不若以往熱絡,令人擔憂的是投資人開始疑慮擴大降幅背後隱含的意義,是否顯示實際上美國經濟不振情形,比大家擔心的還要嚴重?不過,絕大多數人相信「任何穩健的美國經濟數據,均可紓緩市場對全球經濟成長的擔憂,進而刺激市場對未來的期待。」
 
壹、美國經濟情勢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Board, Fed)主席葛林斯班11月13日在國會聯合經濟委員會作證時表示,美國經濟雖在過去一年表現出無比的韌性,股市下挫的震撼及對伊拉克用兵的隱憂仍是當前經濟潛藏的風險。

葛林斯班表示,企業支出成長較預期疲軟、企業非法行徑等對美國經濟造成沈重壓力。許多證據都足以顯示,美國經濟已經走弱,這也是聯準會大幅降息兩碼的主因。

他指出,在歷經上次經濟衰退及911恐怖攻擊事件後,證明美國經濟「相當有活力」,過去四季以來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3%,在承受諸多打擊下,這種成長力道非常值得稱讚。

葛林斯班並進一步指出,一旦經濟如預期走出困境並加速成長,聯準會將反轉目前的寬鬆貨幣政策;反之,如果經濟情勢繼續惡化,則將繼續降息。

同時美國舊金山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派瑞11月13日也表示,經濟中有一些積極的力量在發揮作用,包括非常強勁的生產力成長和財政政策的激勵作用。在美國的經濟復甦相當不平穩時,這些激勵因素以及Fed大幅降息的舉措,應是為經濟明年的溫和擴張作好準備。

對於美國經濟展望,事實上,美國政府及民間卻有不同的看法。

主要企業的執行長大多預期,美國經濟明年仍將疲弱不振,而Fed官員則宣稱,即使目前的復甦步履蹣跚,長期展望仍樂觀。

企業圓桌會董事長兼執行長、國際紙業公司的狄隆(John Dillon)說:「經濟復甦力道不強且沒有持續性,調查顯示執行長預期情況明年不會明顯改善。」且多數執行長預期,明年資本支出擴增有限,公司僱用員工會減少,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仍低迷,低於2%。

官員則持審慎樂觀看法。費城準備銀行總裁桑托梅洛11月12日對德拉瓦州商會演講時說:「是什麼讓經濟復甦卻步,簡單的答案是不確定性。」針對「若經濟持續疲軟,Fed 已無景氣提振空間」,他認為不足為慮,「過去二年來的銀根寬鬆,讓這一波的衰退成為戰後最溫和的衰退,Fed 降息加上布希政府去年減稅,應可確保經濟逐步改善。」

企業圓桌會調查唯一令人振奮的是,71%的執行長預期明年營收平均會成長5%,有助於略為改善獲利,卻不足以帶動資本支出。

狄隆並認為,當務之急應為確保消費支出持續成長。過去幾年來,由於消費支出強勁成長而抵銷企業支出低迷的影響。

調查也指出,57%的執行長認為資本支出會維持今年水準,24%預估會縮水,只有19%有意擴增。而僱用員工方面,60%的執行長預期明年平均會減少3.8%,28%預估維持不變,只有11%會擴編。

 
貳、日本經濟情勢

11月11日公佈的日本9月份經常帳盈餘出現了一年來的首度下滑,由於出口成長速度減緩可能導致經濟復甦的主要動力陷於較不利的處境。經常帳盈餘乃是衡量商品與服務貿易的廣義指標。由數據顯示,日本9月份未經季節調整的經常帳盈餘,較去年同期下降6.8%,成為1.1705兆日圓,為持續了11個月的升勢劃下了句點,更遠低於分析師原本預期的1.28兆日圓。

日本第三季實質GDP較上季成長0.7%,升幅低於第二季,主因是出口成長放緩拖累了初步復甦之經濟。而全球經濟的降溫,特別是美國步履蹣跚的經濟狀況,已經讓日本感到陣陣寒意。年初以來,出口迅速成長曾推動經濟自衰退中回暖。現在,面對日本最大出口市場的美國消費者需求遲緩,出口成長步伐正放慢中。

日本經濟財政大臣兼金融特任大臣竹中平藏11月12日表示,通貨緊縮情況較政府一年前預期的更為嚴重。日本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消費者物價指數已經連續第三年下跌。

再就日圓匯率而言,如果美元進一步大幅貶值,將造成日圓競爭力下降,將使脆弱的經濟復甦更是雪上加霜,經濟上的憂慮使得財務省官員們再度於實際干預之前,對市場進行口頭上的警告。

如果當前的趨勢繼續下去的話,日本政府料將採取行動,但由於美國經濟疲弱,且對伊拉克戰爭臨近導致的焦慮情緒打擊美元人氣,干預行為可能只會短暫遏制日圓的升勢。

財務省與日本央行上次聯手行動是在去年911事件後,而此時美元急跌,正威脅扼殺日本以出口引領的經濟復甦,因此眼前的危機與911時沒法比擬。

在5月底到6月底之間,日本央行七度入市干預,當時美元已從1月底的135日圓附近跌至120日圓下方,日本當局最近一次干預是在119日圓附近,但在7月跌至115.50日圓時卻沒有採取干預行動。

由於,今年稍早強勁的出口上升態勢,目前已顯現遲滯的跡象。這將使干預行動更有可能發生。

另一個更實際的政策目標可能是確保美元/日圓的跌勢,較美元/歐元的跌勢更為緩慢,這個目標將保證日圓/歐元的競爭優勢。

分析師指出,歐元/美元可能仍有上升空間,並且如果日圓/美元漲勢有限,歐元/日圓亦會走堅。

 
參、德國經濟概況

德國央行11月18日公布,經季節調整後的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約較前季成長0.25%,與今年前兩季均成長0.3%的幅度大致相同。顯然第三季德國經濟成長依舊疲弱,而政府的預算計畫將損及這歐洲最大經濟體的長期成長前景。

經濟分析師並質疑今年12月到明年初德國經濟成長的能力。近期經濟預期指數的下降,顯示未來企業活動依然遲滯。

歐洲央行(ECB)維持指標利率於3.25%已逾一年,預期將可能於下次會議中,也就是12月5日作出降息一碼的利率決策。

 
肆、中國大陸經濟情勢

中共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許憲春說,根據十六大報告提到的2020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將比2000年成長2倍,屆時中國GDP(按2000年價格計算)將超過人民幣35兆元。未來20年,中國經濟至少保持7.18%的增長速度。

許憲春預計,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將於2005年超過法國,2020年中國有望成為世界第三經濟大國,2050年有可能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11月12日中國宣布因更多外資企業不顧全球經濟低迷狀況,而在中國設立工廠,並將產品銷往全球,造就10月份中國出口與去年同期比較增長31.5%。

目前中國經濟情勢,從幾項重要總體指標來看是相當不錯的。

首先出口成長非常快速,已位居全球第七大出口國;而國內生產毛額的成長來看,近年來,平均達到9%以上;外匯存底金額高達2,530億美元,居世界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

就政府借款能力來看,1990-2001年之間,中共政府發行2,822億美元債券,這些債務約2000年GDP的三倍;另外,世界銀行估計政府名目及隱藏債務總額已超過GDP的173%,顯示財政潛在問題嚴重。其次是國際市場已經飽和,出口能否繼續快速擴張,除非能夠快速提高出口產品品質,否則恐怕很難吸收中國大量勞力密集產品的出口。

實際上,中國未來經濟的最大問題在結構性調整的困難。其中最嚴重的是失業率及金融機構以國營為主,大量放款給國營企業而造成的逾期放款,估計2000年銀行逾期放款比率已達35%以上。

隱藏在快速經濟成長下的結構性問題,將是影響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中國是台灣最大的投資及出口市場,不論是政府或是台商皆應密切注意其經濟情勢的變化及可能產生的危機,加以因應與防範。

 
伍、台灣經濟現況
經建會經濟研究處表示,91年9月份景氣領先指標及同時指標由8月份雙雙下降再轉為上升,對策信號連續第六個月出現綠燈,9月份經濟表現似有好轉,但由於去年第三季基數較低,且企業對短期景氣的看法持平,經濟復甦走勢仍不明確。近期中華經濟研究院發布之經濟預測亦將今年經濟成長率上調至3.1%,顯示如無不確定因素發生,國內今年經濟應可維持3%之成長,不致發生二次衰退情形。
 
圖一 經濟成長率走勢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第三局
 

加上今年以來受惠於國際分工專業化及國外大廠訂單挹注,我國商品出口及製造業生產持續加溫,行政院主計處初步統計第三季經濟成長率為4.77%;展望第四季,受國際經濟大環境不穩牽制,國內經濟復甦動能受限,預測經濟成長率為3.17%;併計前三季,主計處預測全年經濟成長率為3.27%,國民生產毛額(GNP)為2,878億美元,平均每人GNP為1萬2,851美元,消費者物價則將維持低檔,微跌0.18%。

9月底國內主要金融機構(包括全體貨幣機構及郵匯局)存款餘額年增率由8月底之2.6%降為2.1%;放款與投資餘額年增率由8月底之負3.7%上升為負3.2%。另日平均貨幣總計數方面,M2因本月進出口外匯淨收入款減少,以及外資續呈淨匯出,致年增率由8月底2.9%微降為2.8%;M1B則年增率18.2%,惟較8月降0.9個百分點。至於金融業隔夜拆款利率,由8月平均1.96%略降為1.95%,31~90天期商業本票利率則由1.86%升為1.90%。

 
圖二 貨幣供給額與商業本票31-90天期利率走勢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第三局
 

陳總統水扁11月18日表示,將要求行政部門在2003年底前將失業率降至4.5%以下,並透過目標管理,全力來對抗因全球不景氣,及台商關廠赴中國投資衍生的失業問題。

台灣9月份失業率為5.32%,較上月微降0.03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月比較,則升高0.06個百分點;主計處並預估今年全年失業率為5.16%,台灣去年失業率即以4.57%創下歷史新高。而勞動參與率57.24%,其中男性68.12%,女性46.48%。

 
圖三 失業率與勞動參與率變化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第三局
 

目前國內總體經濟因需求不振,已出現通貨緊縮壓力。降息、減稅等常規的振興景氣政策都無用武之地。

在全球傳統財經政策失靈下,經濟學人雜誌多方訪談後,提出一套藥方:「國家應加強制度性的改革,使金融機構體質強健,並加強周全的公司治理,經濟體彈性提高,不景氣的衝擊才可降到最低」。通貨緊縮與金融問題看來不相關,但此刻不落實改革,拚經濟將是空談。

 
陸、未來貨幣市場利率展望

中央銀行於11月12日再度調降貼放利率一碼,這是自去年以來第13度連續降息,而調降後之重貼現率為 1.625% 、擔保放款融通利率為 2.0% 及短期融通利率 3.875% ,是左右近期貨幣市場利率走勢最關鍵的因素,且拆款利率連續多個營業日創下歷史低點。配合市場資金情勢寬鬆,再加上央行存單未到期餘額達2兆元以上來看,利率短期難有大幅反彈空間。

預料央行降息效應仍會持續發酵,各銀行將有一段降息風潮,例如郵匯局11月19日公布,將自20日起全面調降儲金存款利率,降幅介在0.225至0.50個百分點間,調整後一年期固定定期儲蓄存款利率為1.40%,兩年及三年期為1.45%。再則國內最大證券劃撥戶往來銀行世華銀行,11月20日就調降證券活儲利率0.1個百分點為0.3%,和華南銀行及台北銀行同為市場最低水準利率。如果考慮各銀行先前相繼提高證券活儲起息金額至5,000元的因素,國內證券活儲利率已有走向零利率之勢。從趨勢來看,利率反彈應屬不易。不過,央行仍會積極公開市場操作發行存單沖銷過剩資金,利率可望維持低檔整理的格局,短期利率應不至於跌破重貼現率 1.625% 的底線,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 1.675% 反而是市場測試利率走勢主要重點。

預測金融業隔夜拆款平均利率應介於:1.65~1.70%。央行存單的部分:91、182天期NCD之加權平均得標利率約為1.70~1.735%左右。364天、2年期NCD之加權平均得標利率約為1.75~1.80%左右。次級市場方面:短天期商業本票利率區間約為1.625~1.725%;而長天期商業本票利率則介於1.675~1.725%之間。(完稿日期:2002年11月21日)

 
參考文獻
  • 中央銀行
  • 行政院主計處
  • 台灣經濟研究院
  • 中華經濟研究院
  • 經建會經濟研究處
  • 聯合新聞庫
  • 商業周刊
  • 路透社
回首頁


中華民國票券金融商業同業公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