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市場動態報導
::::: 陳仁義 :::::
摘要

隨著景氣逐漸復甦 , 各項經濟數據均呈現好轉跡象 , 金融市場升息的預期心理濃厚 ,92 年 11 月以來澳洲央行兩度升息 , 英國央行則將附買回利率調升一碼 , 澳洲與英國的升息代表著歷史上超低利率時代的結束。 93 年元月 28 日美國聯準會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議 (FOMC), 會後聲明將前一次「寬鬆政策維持一段可觀時間」改為「耐心等待寬鬆貨幣政策之改變」 , 意味著貨幣政策基調由寬鬆回到平穩 , 雖離緊縮或許尚有一段距離 , 但已經讓金融市場出現震盪。台灣央行近三年來持續採行寬鬆貨幣政策 , 對刺激低迷景氣已逐漸發揮預期效果 , 央行應不致在經濟的冷灶才剛要回溫初期即澆上冷水 , 亦即升息只會在景氣逐漸過熱之際才會開始 , 因此 , 短期內並無大幅上漲空間 , 但長期而言 , 短期利率將隨著經濟的成長與全球升息聲中跟進調升 , 預期升息時點最快將在 93 年第四季以後。

壹、 國濟總體經濟情勢

由於 2003 年上半年所爆發之美伊戰爭與 SARS 疫情等不確定因素 , 均能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控制 , 將對全球經濟造成之衝擊降至最低 , 因此 , 從下半年開始 , 在美國經濟率先復甦之激勵下 , 並配合日本、中國等亞洲主要經濟體景氣強勁反彈 , 進而帶動歐洲國家逐漸掙脫經濟成長遲緩之泥淖 , 全球經濟復甦力道明顯增強。尤其在各國所採取的擴大財政支出、寬鬆貨幣政策漸顯成效 , 以及亞洲國家迅速恢復正常的經濟運作之激勵下 , 全球經濟正由復甦步入擴張階段。根據國際貨幣基金 (IMF) 與英國經濟學人資訊中心 (EIU) 分別於近期公布之經濟展望報告 , 估計 2004 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約為 3.9% ∼ 4.1% 之間。

一、在美國經濟方面
根據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 (Fed) 於去年底所發表的經濟狀況黃皮書指出 , 受惠於低利率與減稅措施 , 現階段美國景氣幾乎是全面性復甦。加上近來美國政府與研究機構陸續公布的各項經濟指標表現均相當亮麗 , 顯示美國經濟成長力道愈來愈強勁。因此 , 近期許多知名的經濟預測機構與投資銀行紛紛調高其對去年第四季美國經濟成長之預估。
二、在歐洲經濟方面
過去一年中歐元兌美元匯率雖勁升 20.4%, 不過在全球經濟普遍復甦下 , 促 使市場需求愈來愈加強勁 , 已彌補歐元升值對歐洲出口價格競爭力下滑之損失 , 歐洲國家出口得以持續擴增 , 進而帶動製造業生產成長、降低通貨膨脹之威脅以及抑制失業率不再繼續攀升 , 顯示歐洲經濟不但已擺脫去年上半年景氣衰退陰霾 , 且復甦之力道可望緩步增強。根據歐盟執委會 (EC) 於 1 月 15 日所公布之經濟預測報告中 , 將去年第四季歐元區實質 GDP 成長率予以向上修正 0.1 個百分點 , 達 0.3% 至 0.7% 。
三、在日本經濟方面
受美國、亞洲以及歐洲經濟復甦之助 , 減輕日圓升值所帶來之不利衝擊 , 近幾個月來日本出口及工業生產都能繼續穩定成長。尤其是企業獲利轉佳 , 也使日本企業得有餘力 , 擴大資本支出。因此 , 日本內閣府於 1 月 19 日公布的「 1 月份經濟動態月報」中 , 再度調高對日本總體經濟之評價 , 這是其近 3 個月以來第 2 度調升對日本經濟之評估 , 同時日本央行也在 1 月 20 日發表的「 1 月份金融經濟月報」中 , 提出相同的看法 , 顯示日本經濟正穩定復甦中。 四、在 大陸 經濟方面
近期各亞洲貨幣都是呈現升值的狀況 , 但人民幣還是不動如山。特別是中共公佈去年 GDP 增長率高達 9.1% 後 , 人民幣被低估的問題更是嚴重 , 加大人民幣的升值壓力。僅管大陸已成為全球製造工廠且創造出巨額的貿易順差 , 但影響大陸 GDP 成長高低的仍在於消費與投資。就消費而言 , 受到大陸持續進行國企改革影響 , 下崗的陰影持續壓抑多數大陸消費者的消費支出 , 因此大陸官方持續以推動十五大計劃相關建設 , 以及吸引外資投資作為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但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s) 及商業週刊 (Business Week) 等國際知名經濟評論刊物均指出 , 大陸在高檔房地產、鋼鐵、汽車等產業均有過度投資的現象 , 官方已出面進行降溫 , 因此 , 銀行壞帳問題與房地產泡沫將是影響大陸經濟成長最大的隱憂。 展望 2004 年 , 全球經濟經濟成長趨勢仍持續向上 , 再配合近期各國政府陸續採行降息、減稅等振興景氣措施 ,2004 年全球經濟前景將較 2003 年為佳 ,IMF 與 EIU 預測成長率在 3.9 ∼ 4.1% 之間。惟未來全球經濟成長仍有若干風險與變數 , 諸如美國景氣復甦步伐能否持續穩健、中國人民幣升值壓力等 , 均會影響全球政經情勢穩定發展 , 值得持續觀察。
貳、國內總體經濟情勢

在國內經濟方面 , 在國際景氣全面回升以及政府政策利多效果逐漸顯現之激勵下 , 逐漸擺脫美伊戰爭與 SARS 疫情衝擊之陰霾 , 不論生產、投資、消費、外貿進出口與金融等相關指標表現愈來愈佳 , 惟年初以來亞洲爆發禽流感 , 疫情似有迅速蔓延開來的跡象 , 目前僅為禽類傳染給人類 , 一旦爆發人類相互傳染 , 將造成經濟嚴重的衝擊。茲就國內經濟情勢做回顧與展望 :


一、國內物價平穩 :
去 ( 92 ) 年 12 月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較上年同月下跌 0.1%, 全年 CPI 平均下跌 0.3%,12 月躉售物價指數 (WPI) 年增率上升 1.7%, 全年平均上漲 2.5% 。由於全球需求始終在低檔盤旋 , 因此市場競爭激烈 , 商品價格易跌難升。觀察近一、二年全球各主要國家平均消費者物價之趨勢 , 均面臨上漲趨緩或下滑的局面。展望未來 , 除了服務類物價因健保費及學費等調漲而上揚外 , 整體物價將持續零成長格局 , 惟因全球經濟局勢好轉 , 若干工業原料與製成品價格欲跌不易 , 預測 2004 年 , 消費者物價指數及躉售物價指數將分別成長 0.50% 及 0.4% 。


圖一、消費者物價指數與躉售物價指數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二、對外貿易擴增 :
92 年 12 月我國海關出口 140.4 億美元 , 較上年同月增 20.6%, 進口 131.9 億美元 , 較上年同月增 33.4%, 出超 8.5 億美元。累計全年出口 1,442.4 億美元 , 增 10.4%, 進口 1,272.6 億美元 , 增 13.1%, 出超 169.8 億美元。隨國際景氣復甦力道增強與世界貿易量成長率提高 , 國際大廠委外代工訂單的增加 , 加上關稅降低、市場開放及享有會員國之相關優惠等措施的漸次實施 , 以及兩岸經貿往來益加密切 , 外貿將可維持活絡 , 對我國外貿表現有所助益 , 預測明年海關出、進口分別增 7.3% 及 8.9% 。


三、貨幣供給額年增率平穩 :
92 年 12 月 M1A 、 M1B 及 M2 年增率分別為 18.53% 、 18.10% 及 5.55%, 均較上月為低 , 主要因上年比較基期較高所致。「 M2 加債券型基金」之年增率亦自上月之 7.49% 微幅下降為 7.48% 。累計全年 M2 及 M2 加計債券型基金之平均年增率分別為 3.77% 及 5.25%, 均落在央行貨幣成長目標區內。隨著景氣逐漸復甦、出口增加、外資持續匯入 , 貨幣供給額年增率亦將隨之成長。這可從央行 92 年第四季理監事會議決議調高貨幣供給額 M2 年增率目標區由原 1.5~5.5% 調高為 2.5~6.5% 可看得出來。

圖二、貨幣供給額年增率

資料來源: 中央銀行

四、民間消費逐漸加溫 :
今年年中 SARS 疫情結束後 , 民間消費信心回升 , 惟受上半年負成長 0.5% 之拖累 , 預測全年民間消費小幅成長 0.8% 。展望未來 , 雖就業情勢隱憂猶在 , 惟隨國內、外景氣升溫 , 有助於推升消費信心 , 加上財富縮水效應已見舒緩 , 預測明年民間消費成長率將由今年 0.8% 增至 2.7% 。


五、民間投資可望回升 :
今年上半年因國內、外景氣動向不明 , 廠商投資續採觀望態度 , 前 3 季進口資 本設備減 5.9%, 影響所及 , 第 3 季民間固定投資續呈負成長 5.1% 。展望未來由於行政院亦正積極規劃五年 5,000 億元的新興公共建設計畫、推動 BOT 吸引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加速進行金融改革、致力於不動產證券化、發展重點服務業、扶植數位內容產業與電子化視訊產品 , 以及繼續推動兩兆雙星計劃等 , 預期可帶動國內投資動力 , 隨產業景氣復甦態勢益加明確 , 加上政府致力招商及提供諸多優惠 , 廠商投資步調逐漸加快 , 預測明年民間固定投資將可由今年負成長 3.0%, 回復為成長 9.2% 。


六、失業率逐漸改善 :
主計處公佈去年 12 月份失月率為 4.58%, 創下 18 個月以來的新低點 , 全年平均失業率為 4.99%, 比前年的 5.17% 降低了 0.18 個百分點。其中扣除 10 萬個『公共服務擴大就業計畫』所提供的就業機會 , 國內仍淨增加 25 萬個工作 , 顯示景氣復甦的確帶動國內就業機會增加 , 失業率將逐漸下降。


七、動向指標 : 景氣領先指標與同時指標皆上升
經建會經濟研究處表示 ,92 年 12 月景氣領先指標綜合指數為 105.0, 較 11 月 103.8 增加 1.2% 。在七項構成指標中 , 有五項指標呈正向貢獻 ; 同時指標方面 ,92 年 12 月指數為 105.8, 較 11 月上修值 105.2 增加 0.6%, 為連續第七個月上升。在六項構成指標中 , 有四項指標呈正向貢獻 , 顯示景氣已漸從谷底回升。

圖三、景氣領先指標與景氣同時指標

九、景氣對策信號 : 分數為 33 分 , 燈號轉為黃紅燈
圖四、景氣對策信號

註 : 紅燈 :38 分以上 黃紅燈 :32-37 分 綠燈 :23-31 分 黃藍燈 :17-22 分 藍燈 :16 分以下

資料來源 : 行政院經建會
92 年 11 月景氣對策信號因工業生產變動率上修為 8.0%, 燈號由綠燈修正為黃紅燈 , 分數增加 1 分 , 總分由 29 分修正為 30 分。


十、綜合分析與經濟預測 :
92 年 12 月因生產、出口、就業等實質面指標表現十分活絡 , 景氣燈號出現近四年來首次黃紅燈 , 同時指標亦連續第七個月成長 , 國內經濟景氣持續上揚。展望未來 , 由於美國仍將維持擴張性政策 , 日、歐經濟漸趨好轉 , 全球經濟前景看好 ; 國內方面 , 外銷接單熱絡、領先指標維持上升趨勢 , 加上企業對未來景氣明顯樂觀 , 今年國內經濟可望繼續擴張、重現榮景 , 惟禽流感已在亞洲迅速的蔓延開來 , 是否造成人傳人之大流行 , 進而影響台灣經濟表現則有待觀察。

經建會亦預測 93 年國內生產毛額 GDP10 兆 2,446 億元 , 較 92 年增加 3.9%, 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後 , 經濟成長率為 4.1%( 第 1 季為 3.8%, 第 2 季為 4.4%, 第 3 季為 4.2%, 第 4 季為 4.0%) 。國內需求占 GDP 比率 , 由 92 年 92.3% 略升為 92.6%; 國外淨需求即貿易順差占 GDP 比重相對由 7.7% 微降至 7.4% 。

參、 全球利率走勢與國內貨幣市場概況
一、全球各國利率走勢 :
隨著景氣逐健復甦 , 全球各主要國家的經濟情勢轉佳 , 各項經濟數據呈現好 轉跡象 , 隨著景氣轉好 , 金融市場升息的預期心理濃厚 , 澳洲央行兩度升息 , 英國央行也以通貨膨帳壓力為由將附買回利率調升一碼至 3.75%, 澳洲與英國的升息雖不致造成全球全面的跟進 , 不過這是結束歷史上超低利率的前兆 , 也就是說 , 目前全球利率已在谷底 , 隨著景氣翻揚 , 世界各國將有陸續升息的機會。 93 年元月 28 日美國聯準會召開 FOMC, 會後聲明中意外將前一次「寬鬆政策維持一段可觀時間」改為「耐心等待寬鬆貨幣政策之改變」 , 聯準會這個改變 , 意味著貨幣政策基調將由寬鬆回到平穩 , 雖離緊縮或許尚有一段距離 , 但已經讓金融市場出現震盪 。


二、台灣短期利率走勢 :
台灣的金融情勢方面 , 受景氣好轉 , 銀行信用擴充 , 及外資匯入、貿易出超等影響 , 貨幣總計數年增率攀升 ,92 年平均 M2 年增率為 3.77%, 加計債券型基金後年增率為 5.25%, 均分別維持在 1.5%~5.5% 及 3%~7% 貨幣成長目標區內。央行於 92 年年終記者會亦表示 , 三年來持續採行寬鬆貨幣政策 , 對支撐景氣已逐漸發揮預期效果 , 展望明年通膨仍低 , 且內需尚待進一步提升 , 央行仍將採行寬鬆政策。

央行於 92 年理監事聯席會議決議將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與短期融通利率維持在現行水準不變 , 分別為年息 1.375% 、 1.75% 及 3.625% 。央行亦考量明年經濟成長與物價情勢 , 將明年 M2 成長目標區訂為 2.5% 至 6.5%, 「 M2 加債券型基金」成長目標區訂為 4.0% 至 8.0%, 兩者中線值均較本年提高 1 個百分點 , 顯示貨幣供給額將隨著經濟情勢好轉而增加。

景氣已漸從谷底回升 , 央行不致在經濟的冷灶才剛要回溫初期即澆冷水 , 也就是說升息只會在景氣逐漸過熱之際才會開始 , 因此 , 央行現階段仍將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 , 金融市場利率可望維持低檔 , 短期內並無大幅上漲空間 , 但長期而言 , 短期利率將隨著經濟成長與全球升息聲中跟進調升 , 預期升息時點最快將在 93 年第四季以後。


三、國內貨幣市場概況 :
在貨幣市場資金供給方面 , 由於 87 年以來央行兩度大幅調降存款準備率 , 加上由於外資持續匯入 , 累計至 92 年底外匯存底高達 2,066 億之多 , 央行為維持出口競爭力 , 阻升不阻貶政策下。干預匯市釋出大量台幣 , 央行同時積極公開市場操作沖銷過剩資金 , 讓資金寬鬆但不致犯濫進而影響金融市場穩定 , 至 93 年 1 月底央行未到期存單餘額約高達 3 兆 2000 億 , 金融市場短期利率可望維持低檔 , 短期內無大幅上漲空間 , 現行央行重貼現率為 1.625%, 但央行沖銷利率 30 天、 182 天與 364 天期存單利率 , 分別為 1.025% 、 1.075% 與 1.225%, 為貨幣市場短率指標 , 但央行經常採不足額沖銷 , 使行庫資金去化無門 , 多以降低利率銷多餘資金 , 因此 , 不論隔夜拆款利率或短期票券利率則跌至 0.85%~1.0% 的近期新低水準。
圖五、外匯存底

在貨幣市場票券來源方面 , 由於連續三年以來景氣持續惡化 , 致使各金融機構授信趨向保守、各行庫則因沒有資金需求而不發行 NCD, 而在政府所謂「二五八政策」、即兩年內各金融機構將逾期放款比率降為 5% 、資本適足率提高至 8% 的政策指導下 , 各行庫為降低逾放 , 紛紛將商業本票保證轉為短期放款 , 在在都使票券來源大為減少。根據央行金融統計月報資料顯示 , 票券發行市場逐年逐月的遞減 ,92 年 10 月底票券發行未償還餘額為 1 兆 1,454 億 , 較 91 年 12 月減少 3,424 億 , 更較 87 年底亞洲金融風暴當年度的 2 兆 3,860 億減少了 1 兆 2,406 億 ; 票源嚴重減少 , 加上票券業因削價搶票 , 票券業務的營運與獲利著實不易。
圖六、票券發行未償還餘額

資料來源 : 中央銀行

四 、 票券業的展望 :
票券業在主管機關業務開放從寬、財務管理從嚴的政策下 , 逐步開放承作新種業務 , 票券業可融資的管道也增加 , 但同時也逐漸縮減保證倍數 , 以減低票券業的經營風險 , 其引導票券業逐漸成為專業交易商為發展方向至為明顯 , 除原有金融債券簽證承銷與自營經紀業務外 , 再開放公司債自營與經紀 ; 除原發行公司債外 , 再開放票券業可以發行免保證商業本票募集資金 ; 此外 , 也開放票券業投資債券型基金與固定利率商業本票 , 與承作各種新的衍生性金融商品 , 使票券業的業務將趨於多樣化。 為因應此發展趨勢 , 各票券業應嚴謹徵授信 , 積極延攬與培訓人才 , 研發新種業務 , 加強各種金融商品專業職能與外國語文能力 , 期能使票券業更健全的發展。

回首頁


中華民國票券金融商業同業公會 版權所有